病人的需要在哪裡,我們就往那個方向走
醫院為了提供給病人更好的治療與環境,於是整修病房,改造讓病人更舒適、更輕鬆、更有隱私的環境接受治療。從我們搬到四樓到現在,每一個病人當來到新病房時都喜歡這樣的環境,但是我卻必須再強調,這些全部都由醫院吸收,不管是過去,或者是現在,其實健保從來沒有幾付過任何的病房費,我們也沒有向病人收取任何的費用。
訪綜合病房護理長王淑卿
訪問:何芳菊 (公共事務室主任) / 整理 / 改寫:陳雲英 (本刊編輯)
綜合病房是住院與門診病人治療的一個中繼橋樑。
我們服務的對象有住院與門診治療兩種,對於化學治療時間較短不需要住院的病人,這一部分病人多來自原日間病房的,主要是在門診區檢查後要做持續性治療,如接受化學治療或輸血,還有點滴輸液和特殊的檢查項目像穿刺等,就會使用綜合病房的前區;而需要隔夜觀察24-48小時或4-5天的化療病人,就會使用綜合病房後區。
心情跟自然的環境連在一起
綜合病房設立的目的在讓需要休息、需要安靜,和隱私的病人減少受到門診區來來去去病人的干擾,讓他們可以在比較舒服、比較輕鬆的環境下接受治療。
整體環境的改造上我們也走向舒適與隱私兼顧。原來的日間病房,從第一床幾乎可以看到最後一床的病人,只有使用幔廉將床隔起來。綜合病房到了四樓後,在設計上我們已經用固定的屏風將病人區隔起來。每間病房是以二間病房打通所以共可容納六床,空間上變大了,另外我們也設置了舒適的等候區,病人治療期間家屬他可以在那邊稍微休息,病人就由護士完全照顧。所以對病人來說,現在的治療環境比以前更舒服、也更安靜。
曾經有病人告訴我,讓他感到最不一樣的是,以往在日間病房時四面都是牆,但到了這邊,可以看到窗外,感受到外面的晴朗陽光;或者是陰暗的陰天,他開始把心情跟自然的環境連在一起,感覺很好;所以有些病人會希望在窗邊曬一點太陽,也會覺得很好。整個環境上的改變讓我們能感覺到病人在治療時休息、睡覺,其實間接也減少了治療時的不舒服。
現在的綜合病房除了治療功能上的改變、在整體環境上的改造,讓病人在門診的治療品質更好。加上護士是以一對六的專責情況下,也避免來回奔波,照顧病人上會更仔細。再者家屬是被安排在等候區不在病人旁邊,病人在治療時就不會受到電話或聊天的干擾,此時護士也必須代替起家屬的角色,注意點滴的流速等。整體而言,四樓的綜合病房提供病人更舒適更專業的服務,這是我們改造綜合病房第一個目的。
癌症病人需要長期性的治療,很多病人或家屬因為治療而必須放棄原本的工作,甚至改變工作習慣。綜合病房的第二個使命是希望影響病人工作最小的情況下來完成治療,也就是我們希望把服務時間甚至延長到二十三小時的狀態。讓病人可以在下班後直接到醫院來治療。目前這部分我們已經在著手準備,但還不是非常的全面化,這是成立綜合病房至今我們的幾個重要的想法。
服務了2500位病人78%成功治療
綜合病房住院區總共25床,病人流動率很大,出入院量一天可達15-20床左右,也就是大約有2/3的病人是新病人。這對護理人員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安全又有效率的給藥就是我們很重要的任務之一,只要治療計畫開始,給藥的計畫也跟著開始,也就是病人開始接受治療。為了讓病人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治療,必須牽動很多單位,例如藥局、傳送,他們也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唯有良好的配合,才能完成一系列的使命,所以給藥考驗著團隊間的合作與效能,在這一年多以來我們的達成率是相當好,都能準時開始給藥並且完成給藥任務。
除了門診及住院病人的服務以外,綜合病房護理人員擔任三個很重要的角色,這是有別於其他單位護理人員的特質。綜合病房有幾個工作小組很重要:第一個是「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小組,這個小組提供全院需要放置「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病人的服務,小組的護理人員不僅提供病人在放置導管前的說明、介紹,並提供人工血管選擇的一個參考以外,在放置的過程甚至放置後負責整個靜脈導管的照顧,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服務了2500位病人,其中有78%成功完成治療,另外有些病人是轉院或其他問題而將導管拔除。雖然提供這部份服務的護理人員很少,但卻都是非常優秀的,很多放過人工血管的病人與這一群護士就像朋友、家人一樣的互動。
靜脈導管就是人工血管的一種,一般化學治療都是經由靜脈給藥,我們給予的藥物可由周邊或是中心靜脈血管來給。病人在治療過程當中飽受了很多穿刺就是扎針,每次都來治療會被扎好幾次,抽血扎一針,打針扎一針,這是運氣好扎兩針,可是對病人來講已經相當辛苦了,再加上一些化學藥物對我們周邊靜脈多少都有一些刺激性或傷害,人工靜脈導管可以預防和保護這些血管。
人工靜脈血管通常稱為「靜脈導管」、「長期靜脈導管」這些名稱,目前我們醫院放置最主要是Port-A。這是由醫師執行手術放置於左胸前或右胸前鎖骨下方,需要開刀放置,放置的過程會施行局部麻醉,通常病人的痛苦及不舒服沒有比上開刀房手術台的恐懼多,大部分的病人是害怕上手術台,裝置以後其維護費用稍微貴一些,整個耗材成本也比較貴。
人工血管對做化學治療的病人來說是相當大的福音,除了傳統的Port-A以外,目前本院在2000年已引進「周邊植入靜脈導管」也就是一般常說的PICC-Lin e,目前是由綜合病房的一組護理人員來負責,它與Port-A最大的區別是它由手肘部的周邊靜脈做放置,放置的過程就像打針一樣,在病床即可放置不需要到手術室,放的過程不會讓病人覺得那麼恐懼;拔除時也一樣,就像拔針一樣便可拿掉。它最大的好處是病人裝了這種導管後不會再被扎針,因為它是一個外露式的導管,因此會留一個橡皮頭在外,每次病人要打針或抽血時都經由這橡皮頭。
對短時間完成治療的病人,像乳癌來說它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一個導管。當然它也有一些缺點,因為它是一個外露式的導管所以有傷口需要照顧,照顧傷口對病人在導管留置期間是一個負擔,不過我們也一直在改善照顧的材料及方式,讓它的步驟變得更簡單、耗材變得更方便,目標是希望病人或家屬在家裡就能夠更換這樣的導管。我們也著手在研發將流程跟耗材結合在一起的換藥方式或換藥包,讓病人能輕鬆在家裡完成換藥的工作。
除此之外,我們也擔任了「肝動脈穿刺注射」的工作,雖然這部份的病人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十來位,可是他們從肝動脈放置、藥物的注射,一直到後面的維持,就像「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一樣是一個特殊性的導管照顧,目前也都由我們綜合病房的護士在負責。
我們在執行化學治療的過程當中,有一些病人在周邊的血管可能會有異常的變化,例如血管發炎、藥物外滲,這部份的工作也都是由綜合病房護理人員負責照顧。事實上他們就像守衛隊一樣,守衛著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不管是提供靜脈導管管路到治療後的防護照顧,這麼多年下來,她們一直是默默工作的一群,比較少人知道她們在這個部份所付出的努力跟學習。
嚴格把關做到滴水不漏
綜合病房主要的角色是扮演著門診與治療之間的橋樑,也有人說是中途之家或中間病房。綜合病房成立之初,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之下,希望做到更安全、迅速、關懷與服務的品質。在安全的部分,病人看起來雖然只是來做化療,但是要維持病人的安全,有許多細節是必須要注重的:例如,護理人員需要透過訓練與在職教育,不僅僅知道藥物名稱,也要熟悉藥物的性狀、濃度、劑量,當藥局配好的化療藥物,我們必須嚴格把關,不論容量、性狀、有無變化等,都要再確認,只有安全又正確的藥物,才能通過護理人員的眼睛,注射到病人身上。因此治療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1、2小時,其實已經經過了護理人員的層層把關,所以護理人員的訓練與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們會將每一支藥物的外觀用相機拍下來,讓她們觀察濃度、性狀、劑量,都要了解所有藥物的動態;還有醫囑開立的書寫,與我們合作過的主治醫師都知道我們是很挑剔,藥物有無交互作用、相容與否,每一個醫囑都要寫得很清楚。每位新病人來到綜合病房,都會有資深的護理師看過 醫師的醫囑來做把關的動作,全體的工作人員都是盡心盡力在做嚴格的把關,讓安全的部分做到滴水不漏。
除了工作人員嚴格把關以外,但畢竟人有看不到或者是遺漏的地方,所以為了彌補這一些錯誤,去年年底我們也引進了barcode system電腦系統。在去年綜合病房開始使用前,我們做了很多的事,例如:醫令電子化;醫令電子化以後,在安全方面減少了謄寫的錯誤,不論是藥名、劑量的錯誤幾乎降到零了;那除此之外,也引進了barcode system,對未來每一支的藥物,從醫令開出來的劑量、藥局配劑出來的時間、直至我們收到藥,再使用在病人身上前,都可以經由電腦的掃描得知這個藥的時間、劑量、性狀對不對,對護理人員而言也比較不需要辛辛苦苦的背每一支藥物的性狀,當電腦資料有錯誤時,它也可以及時回報,對病人來說,這樣的安全防護就是希望做到滴水不漏,可以帶給病人更安全的治療。
超值服務沒有向病人收取任何費用
在綜合病房中,病人的流動率是這麼得快,事實上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必須完成許多前置作業準時把病人帶到病房確實是不容易,所以這邊經常是全體總動員,工作人員都相當的辛苦,包括:護理人員、傳送人員、被服人員、清潔人員、書記等,正因為他們都認同這樣的使命,才有辦法讓病人快速得到安置與照顧。
目前綜合病房都是健保給付的,除了因病房等級差距,需要補差額,否則的話,甚至在門診區的病人也都是健保給付。其實健保從來不給付門診治療病人的病房費跟護理費,醫院為了提供給病人更好的治療與環境,於是整修病房,改造讓病人更舒適、更輕鬆、更有隱私的環境接受治療。從我們搬到四樓到現在,每一個病人當來到新病房時都喜歡這樣的環境,但是我卻必須再強調,這些全部都由醫院吸收,不管是過去,或者是現在,其實健保從來沒有幾付過任何的病房費,我們也沒有向病人收取任何的費用。
其他,我想在綜合病房的使用方面,蠻多同事大概不是那麼熟悉,把需要在門診看診、不屬於治療的這一群病人,也約到綜合病房,常常造成病人與護理人員的困擾。因為這一群需要在門診看診的病人,事實上是需要被診察,我們並沒有獨立的空間去看病人,另一方面剛剛已提到,為了提供給病人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當您在問診的時候,對治療中的病人卻是一種干擾,所以不論您是在看診或問診也好,對被看的病人來說其隱私也被干擾了。
所以我們期待大家要好好使用綜合病房,讓綜合病房發揮原來設立的功能與扮演的角色,也就是提供病人治療的一個場所,這也是我們最期待醫院的同仁與我們一起努力的地方。
我們還有一些多元的服務,雖然我們的照護是以護理人員為主,但無論在醫療照顧上,或更細的部份如經驗分享、心靈照顧,志工也扮演了滿好的角色,所以在綜合病房中護理人員和志工同屬站在照護的第一線,醫師在這個團隊中是屬於比較後線的支援。
有些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病友給予支持或是經驗分享,志工在這方面扮演了很好的角色,除此之外,志工也會提供治療過程當中照顧性的協助,例如上廁所的協助、喝水的協助等。
照顧病人有很多方面非常的細微,非常的小,可是我們走出去的每一步都是考慮到病人的需要在哪裡,我們就往那個方向走,這是我們在服務病人上最重要的想法和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