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好醫院才能造就好醫師

目前台灣醫界除了和信醫院之外,全都採行「醫師績效分紅制度」(PPF),也就是「論件計酬」。這種情況下,比較有機會扭醫師的想法。和信醫院不實施「醫師績效分紅制度」,每一為醫護人都領一個薪水,因此我們完全不用考慮這個問題,顯然,在這裡當醫師比較容易當個好醫師。

一個好醫師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與病人的互動的能力。我們常講視病猶親,我覺得這不是非常簡單,這是非常高的道德境界。不過,視病猶親等於是一個訓示,和病人之間一定要有一個非常關心的心,基本上,我與病人儘量像朋友一樣關心他們,所以在詢問病史、身體檢查之間,就不斷了解他求醫的目的,心裡的想法如何?在幫他設計做任何治療或檢查時,若像朋友一樣關心他的話會比較自然一點,不一定是完全按照教科書上寫的方式在走,但是盡量希望能夠符合病人的要求或實際上所需要的。
好醫師要有很好醫療方面的知識及技術,因為要提供給病人不論是簡單或複雜的都可能對病人造成改變,嚴重一點甚至是傷害。基本上一定要有很好的學養及技術,避免對病人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基本上要做得好,病人才會覺得你是一個好醫生,所以我們要很注意對待病人的方式,我盡量要求自己很自然像朋友一樣對待病人、關心他們。在提供醫療服務方面,當然自己要不斷的求進步,能夠 提供給病人最好的服務。
我很慶幸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服務,這裡的醫師時間上比較充裕,並不會有病人數的壓力,我們與每個病人都好好的會談,在沒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通常可以談得比較深入。病人來就醫的目的很廣泛,有的來只是想聽聽意見,不見得要留在這邊治療;有的是真正想嚐試最好的治療,所以病人的想法不一定都是一樣的。好醫師必須花時間慢慢和病人溝通、詢問他的病史、檢查他的身體。
目前台灣醫界除了和信醫院之外,全都採行「醫師績效分紅制度」(PPF),也就是「論件計酬」。這種情況下,比較有機會扭醫師的想法。和信醫院不實施「醫師績效分紅制度」,每一為醫護人都領一個薪水,因此我們完全不用考慮這個問題,顯然,在這裡當醫師比較容易當個好醫師。病人想要的最適當的治療,不見得都是要做大手術,或是做很複雜精密昂貴的檢查。
醫師本身EQ也是很重要,好醫師不擺架子、不容易被激怒,這常需要磨練才會有一定的功力。尤其台灣在醫療的教育其實相當缺乏,一般國中、高中甚至大學的健康教育執行不夠徹底,所以病人的醫學常識不夠,在求醫的行為上很容易發生扭曲的現象,病人道聽途說,四處打聽,心中也沒有主見,往往需要醫師耐住性子做很多的溝通和解釋。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醫院的制度對於可否造就出好醫師也很具關鍵。比如醫院在門診是不是限診,或是一診要求醫師看上百位病人,這會影響醫生的醫療行為與品質。所以有時想當一個好醫師,除了自我要求之外也需要醫院的幫忙,我們期待台灣的醫院應該要以病人的福祉為重,提供好的環境和制度,使醫師得以執行符合病人需要的醫療。
一個好醫師人格上必備的特質,第一個要有責任感、使命感。當醫師一定要負責任把病人的安全、福祉當做最重要的使命。如果沒有使命感就會推拖,有些該自己做的事想說就交給別人。醫者的使命感也包括對社會上的使命。當醫師在社會上地位算是比較崇高,相對的如果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無法當一個好醫師的話,是有辱這個使命。醫師在心態上應該是不求財,不要為了賺錢,如果為了賺錢應該去做商人,賺得更快。醫師在收入方面不太會有後顧之憂,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是更能好好照顧病人,好好為病人的福利、醫療方面來盡力。
我非常榮幸可以有機會在和信醫院這樣的環境從事醫療的工作,我們都一直不斷的學習要怎樣當個好醫師。不過好醫師當然是要由病人、同事來說,也不是自己說說的。當然這不是簡單。(口述 / 林秀峰醫師;採訪 / 整理:何芳菊 陳雲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