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阿桃與上帝

當上帝正好沒空接電話的時候,祂總會派遣祂的秘書給需要祂的人力量,跟需要祂的人做伴。
阿桃,毫無疑問地,是上帝派給病人的秘書。

訪陳舒宜護理長


「剛剛進去開刀房的人是妳的親戚嗎?」
新進的醫師或護士常常會對陳舒宜護理長這麼問,他們大概認為只有對親人才有可能這麼出於至誠至性的關注。後來,他們發現陳舒宜對每一位來開刀的病人都是這樣,漸漸就沒再這麼問了。
「病人在開刀房裡,所有的感覺都是最敏銳的。」陳舒宜護理長說︰「這時候周圍的任何聲音對病人來說都變得有特別的意義,此時他聽到的一切聲音甚至會讓他記上一輩子,終身難忘。」
她舉自己有一次去治療牙齒為例,當醫師只幫她局部麻醉之後,「我的感覺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麼敏銳。尤其是聽覺神經好像一下子全都被喚醒了。」她這麼形容︰「醫師和護理人員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聽得非常清楚,並且一直想聽到跟自己病情有關的談話。」當醫師做完了手術,她突然很期待被問一句︰「妳會痛嗎?」可是醫師並沒有這麼說。
或許這樣切身的感受,使陳舒宜護理長很嚴格地要求護理人員,在手術房裡要不斷地安慰病人,說跟他的病情有關的話,並且必須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切記不能說一些輕挑的話題,因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病人記憶一輩子;醫院的榮譽與恥辱有時候竟然繫乎開刀房醫護人員與病人之間幾分鐘的互動與對話。
除了開刀房的對話必須謹言慎行之外,「術前的訪談也是十分重要的。」陳舒宜指出,在病人手術前一晚,來到他的床邊,為他解說明天手術的情形,並且不時地給予寬慰,對於病人來說可以說是非常貼心的服務。廿年開刀房的護理經驗使她深信「當病人被送進準備室,半個小時後就要動手術,此時,所有的親人都不在他身邊,如果前一天訪談安慰他的醫護人員此時在場陪著他,對病人而言,這將是最好的鎮定劑。」事實上,確實有很多的病人永遠記得在他被開刀時照顧他的醫護人員,並且彼此成為終身的朋友
開刀房的護理人員在性格上與住院病房的護理人員是有些差異。開刀房的護理人員比較強調技術的熟練度,反應快、動作敏捷,直腸子的性格,想要求她們在術前訪談上,以非常細緻婉轉的言詞來寬慰病人似乎不如預期的容易。
「我曾經請所有的醫護人員將術前訪談時病人提出的問題記錄下來,大家一起研商每一個問題應該怎麼回答才能使病人得到安心。」陳舒宜說︰「術前訪談還不只是針對問題提出適當答覆,醫護人員言談的態度、語氣都有可能影響病人及家屬的疑慮與情緒,因此,這樣的工作是需要演練的,對開刀房病人也是極大的挑戰。」
陳舒宜說,開刀房護理人員的最大使命是確實地協助執刀的醫師,完美地完成手術,因此給人的感覺都是幹練、一板一眼的,病人很難在短短幾十分鐘或幾小時對她們有深刻的感受。但是在和信醫院開過刀的病人,卻經常對開刀房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
最近有位病人還特別指名感謝「阿桃」的照顧,陳舒宜問病人,為什麼知道護士的名字,病人說他在手術檯上半夢半醒之間,彷彿聽到醫師斷斷續續地叫著「阿桃!──阿桃!──」因此他想那位對他十分親切,讓他忘記恐懼與痛苦的白衣天使的名字一定叫阿桃。
王爾德 ( Oscar Wilde )說︰「祈禱絕不該有應驗,如有,那可就不成祈禱,而成了通訊了。」 ( Prayer must never be answeredif it is, it ceases to be prayer and become a correspondence. )。王爾德的話太悲觀了,其實當上帝正好沒空接電話的時候,祂總會派遣祂的天使給需要祂的人力量,跟需要祂的人做伴。
阿桃,毫無疑問地,是上帝派給病人的天使。 ( 採訪撰文 / 鄭春鴻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