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參與死亡

沒有人可以代替即將往生的人發言,他們不希望見到親人對他真情流露,只為了省卻一些皮肉之苦。沒有人可以武斷地指出,一個親人使盡全力「參與」臨終病人的死亡,對於即將遠行的靈魂沒有任何的意義。

鄭春鴻

那一天,他被送進加護病房時,情況已經十分危急了。一個 歲的癌症病童,氣喘十分嚴重。因為做化學治療產生的後遺症,孩子的肛門有一個很大的破洞,大小便失禁,正面躺著臀部會痛,趴著又無法呼吸,他虛弱的身軀似乎已經無法在側躺時保持身體的平衡。媽媽說孩子已經好幾天沒辦法睡覺了。
和信醫院的加護病允許母親進入陪伴著她的寶貝,孩子雖然意識模糊,但是在母親呢呢喃喃聲中,我可以感覺到孩子可以感應到一種似乎來自血脈的呼喚。
我告訴母親,我們必須要幫孩子插管,幫助他呼吸,這時候,孩子的眼珠忽然往上吊。母親幾乎失控,大叫︰「我的孩子,怎麼會這樣...」然後整個身子滑落在地上,我一個箭步趕緊抱住她。母親無法接受孩子在痛苦的呻吟中掙扎,身體不斷地抽慉,歇斯底里地緊緊地抱著我。我緩緩地將她安置在一張椅子上,為了要抓緊時間為孩子急救,我請一位護理長接手抱著母親。
儘管孩子被小兒科的醫師從鬼門關拉了回來,但是無常仍然不放過他。我回到家後,睡前一股不安的心情讓我又撥了電話回加護病房,同事告訴我,孩子還是走了。
隔天,我看見母親回到病房收拾孩子的遺物。她紅腫的雙眼告訴我,昨天一整夜,她幾乎用盡一生的眼淚來想念她的孩子。不過,此刻的她已經顯得鎮定多了,她的悲傷經過一夜的釋放,顯然已經使她慢慢可以面對事實。
她望著我,拉著我的手,輕輕地說了一聲︰「謝謝妳。」
我一句話也說不出口,緊緊地抓著她,使出一個力道告訴她︰「妳做了母親該做的事了。」
安寧照護經常告訴家屬及醫護人員,對於臨終病人過度的急救是無濟於事的,但是做為一個加護病房的護理人員,同時也是一個母親,我無法完全認同在生死交關,與生命中的摯愛告別可以都是那麼理性與從容。目擊死亡的過程,讓我不得不這麼認為︰一個人的逝去,不只是一個人踽踽離去;它同時牽引著周遭無數曾經關心他、愛護他,為他焦慮、與他同樂的靈魂,也一起伴隨著離去。
沒有人可以代替即將往生的人發言,他們不希望見到親人對他真情流露,只為了省卻一些皮肉之苦。沒有人可以武斷地指出,一個親人使盡全力「參與」臨終病人的死亡,對於即將遠行的靈魂沒有任何的意義。
醫護人員對臨終病人所做的急救,或許正在成全這樣意義豐富的死亡過程的完整性吧。

[ 延申思考 ]
1.      研究報告指出,癌症主治醫師若是能夠與癌症患者建立更好的互動溝通,病患的治療狀況和求生意志才能表現較佳。研究人員對 302位乳癌的年長患者進行深度訪談,結果發現,當主治醫師越願意主動對患者解說乳癌的病因和治療情況時,病患的痊癒機率、心理感受、與治療進度都表現的比較好。主治醫師若是對病患表現冷淡時,病患比較沒有求生意願,治療情況也比較差。你認為醫護人員在「誠實告知病情」及「鼓舞求生意識」二者之間應該如何拿捏?
2.      「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報告更是對醫師進行呼籲,請務必尊重病患權益。由於癌症主治大夫普遍缺乏「癌症照護」、「癌症治療」、「臨終關懷」的正確認知,因而使得癌症病患的死亡病例大幅增加至 20%之多。 由此可知醫師本身的執醫態度與認知的程度跟病患的心理有著重大的關係!有些病人想安樂死並非基於本身強烈的意願,而是因為周遭親友的態度、醫師的不關心、或是考量家庭經濟的負擔,進而選擇想要結束生命;然而大多數的醫師並沒有這方面的概念,以為在醫療上進到本分就行了,絲毫都忘了自身的角色對於末期病人的重要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