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辦醫院不是一樁買賣

非營利機構既不供應商品服務也不提供管制。它的產品不是一雙鞋也不是一些法規;它的產品是一個改變後的生命。非營利機構是生命改變工程的負責人。它們的產品是一個痊癒的病人,一個有教養的孩童,一個成長中懂得自重的青年男女;總而言之,它一個改變後的生命。」因此任何人想把醫院變成「一筆生意」,那就大錯特錯了。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從創院開始,定位與目標就非常明確,並且未嘗一日改變。我們是台灣唯一的癌症專科醫院,就像美國德州的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一樣,我們不是區域醫院,不是醫學中心。最明顯的證明是,和信醫院沒有急診處,這說明了我們是一所不一樣的醫院。
著名的管理大師Peter F. Drucker,在他的著作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書中把宗教團體、學校、醫療機構,都是列屬「非營利」事業。他說︰「這些機構並非徒有「非營利」之名;而是它本質上根本不是一樁買賣。」 ( It is not that these institutions are “non-profit”, that is, that they are not businesses.)
對於「非營利」事業究竟做些什麼事,他指出︰「非營利機構既不供應商品服務也不提供管制。它的產品不是一雙鞋也不是一些法規;它的產品是一個改變後的生命。非營利機構是生命改變工程的負責人。它們的產品是一個痊癒的病人,一個有教養的孩童,一個成長中懂得自重的青年男女;總而言之,它一個改變後的生命。」因此任何人想把醫院變成「一筆生意」,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些機構不在生產東西,也不是做零星的物質服務,它的終極目標在於改變人的生命。
把績效掛帥當作維持醫院生存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走過十五年,很多人仍非常訝異為什麼我們可以堅守醫業的良知,同時又可以維持高水準的醫療服務品質?大多數人都以為和信醫院的背後一定有很大的財源支持,其實是錯的。和信醫院能從容走來,始終不變,回想起來只有兩個要件,第一個是一顆熱誠的心;另一個就是去借錢。醫院要生存下來,不一定要從健保或病人的身上搾出更多的金錢,把病人當作搖錢樹。為了照顧好病人,醫院可以借錢。因此,把績效掛帥當作維持醫院生存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我向大家報告,我們醫院的總資產是五十四億,其中企業團捐款佔二十七億,剩下的不是我們去籌措,就是我們去借貸的。和信醫院原本有二十四億的貸款,我們現在已經償還到剩下二十一億六千萬。同時,我們不想還錢還得太快。台北醫學院的許重義校長剛從美國回來的時候,我告訴他,借錢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這投資當然不是為醫師的口袋投資;而是對病人的投資。同時我認為,為病人、為台灣去做任何的投資,都是深具意義的。理論上說來,社會願意借錢給我們醫院,等於社會信任我們有照顧病人的能力,將贏得病人的信任,並且有償還貸款的能力。
病人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公關
我經常會接到許多國內研究所學者及研究生寄給我的問卷調查。這些研究都是得到國科會和衛生署等單位的經費補助的。研究者會要求我說,你的醫院公共關係和經營成果都做得很好,針對醫院的公共關係和現行制度,有很多問題希望我來作答。
我們的回答通常是這樣的︰「和信醫院從來不做公關活動,我們的院外活動只限於做正確醫療資訊傳播和良好醫病關係的促進。我們認為病人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公關,全院同仁的工作表現就是我們的公關」;所以我們的醫院沒有公關部門。
也有研究生問我,你的經營策略行為亦即經營績效關係都做得很好,台灣醫界一窩風在醫院裏設立「美容中心」、「高科技健康檢查中心」的風氣之下,和信醫院是怎麼樣因應的。我們都回答是︰「和信醫院從創院以來,就是以最高的醫學技術來為病人謀求最大的福祉。我們醫院的唯一策略就是用心照顧病人。」
在座各位貴賓很多是台灣重要醫院的負責人,我想也都經常收到像這樣的問卷調查或信函。這樣的信,似乎多少代表著社會和醫學管理研究者對我們的「期待」。
醫療人員的根本目標在提升生命尊嚴以及生活的整體品質
我們認為企業管理和醫院經營並不相衝突,企業管理目的在於提高企業經營的效性,這樣的精神同樣適用於營利或非營利事業上。但是有一個重要的觀念,營利事業的目標是利潤;非營利事業經營目標是生命的改變。
我願意以美國「醫療照護機構負責人應遵守的道德條款」來與大家共勉︰「醫療照護管理專業人員的根本目標是在提升生命尊嚴、以及生活的整體品質給予每一位需要醫療照護服務的人並且創造一個更公正、更容易取得、具有影響力及效率的醫療照護體制。」(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s of the healthcare management profession are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dignity and well-being of every individual needing healthcare services, and to create a more equitable, accessibl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healthcare system. ),該條款同時列舉了其它醫院必須擔負的責任,包括醫院對社區的責任、在專業上的責任、對同事的責任等。
如果和信醫院學長庚醫院一樣的水準,...
為了說明我們如此付出所得到的效性,底下我們根據遠見雜誌所提供的一些數據,以台灣一家盈餘最多的的財團醫院與和信醫院為例,做一些有意義的比較。
也許大家會感到好奇,如果和信醫院要降低我們的服務品質,做到要像這家醫院一樣的水準,會變成一個怎麼樣的境況。經過推算,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我們可以省掉47位醫師的人力;我們可少聘210位護理人員;我們每年可以省下三億元新台幣的開支。而多年來,我們因為寧可不要這每年三億進帳,我們每年多救活400名的癌症病人,並且對數萬名台灣的癌症病人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和信醫院如果不恪守非營利事業的分際...
和信醫院如果不恪守非營利事業的分際,我們可以將剩下的金錢放到醫師的口袋;我們可以不必向銀行借錢,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把醫院旁邊再多的土地都買下來,蓋更大的醫院賺更多的錢。今天我們不去多賺這三億元新台幣;選擇了增加大量的醫護人員,目的何在?就是希望能夠提供給我們的病人最人性化、最優秀的醫療服務。這難道只是一念之間的抉擇嗎?
我必須告訴大家,因為我們將這些本來可以放進口袋的錢花在病人身上,我們創造了哪些成績?在不分癌別的統計上,和信醫院比他臺灣其它醫院又多出百分之二十的存活率。很多罹患癌症的時候沒有先到和信醫院來的病人,後來找到我們,因為我們的照顧也使他們的生活品質提高。
梅約醫院為什麼能享有今日的清望?
美國的梅約醫院 ( Mayo Clinic ) 因為美國的「管理式醫療」(Health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H.M.O.)以及保險制度的衝擊,施行他們理想主義的醫療理念的同時,也受到莫大的考驗。事實上,梅約醫院一直堅持不受HMO的影響,但是HMO會把他的病人帶走。不過,即使如此,這麼多年來,梅約的名聲仍然居高不下。
因此,我想引述「梅約基金會」主席兼執行長Michael B. Wood的話,做為他們以及我們在和信醫院努力的註解︰「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以及無數的挑戰有哪一件事足以說明本基金會為何長久以來在醫學專業中受到肯定?毫無疑問地針對這個問題有各種不同的意見與回答,而這些意見與回答也都說得通然而我認為梅約能被外人肯定並享有今日的清望,其主要理由之一,就是梅約基金會所有工作人員在一貫的價值觀上自始至終,做出堅定不移的承諾。以病人最大的福祉為依歸是我們唯一的主張。」 (  What can explain such a long history of recognition within the medical profession in the face of continual changes and innumerable challenges? Undoubtedly there may be many different opinions and responses to this question, all with some validity.  I would suggest, however, that at least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 high stature of Mayo is an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a consistent set of values by the staff of Mayo Foundation throughout its history.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patient is the only interest to be considered.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