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和信醫院的故事是散文,不是新聞

大眾傳播媒體在本質上,是明星取向的、是獨特取向的,和信醫院的哲學,黃達夫院長的哲學,基本上可以說是在新聞熱線的狀況之外的。和信醫院的生活,對一般讀者而言是太沉悶了。
信醫院不刻意製造明星醫師,而強調以醫療團隊來照顧病人的做法是不變的,這是和信醫院的醫療主張,和信醫院的尋常生活基調,這一點如果改變,就不再是和信醫院了。」
文教暨公共事務部主任鄭春鴻說︰「在這樣的軌跡上生活或工作的人,基本上是沒什麼『新聞性』的,因為他們做的事太『平常』了,而大眾傳播媒體在本質上,是明星取向的、是獨特取向的,和信醫院的哲學,黃達夫院長的哲學,基本上可以說是在新聞熱線的狀況之外的。」新聞怎麼說還是得賣得出去,和信醫院的生活,對一般讀者而言是太沉悶了,它可能是醫藥新聞編輯檯上的補充教材,但是上場的機會不多。
「新聞」的成分少,「散文」的成分高
其實,和信醫院做的事,也不是這麼「不吸引人」,而是它從來沒有想到把這些事弄得想「吸引每一個人」。因為黃達夫院長的個人風格,和信醫院不做討好人的事,使跟他做事的人也都能挺直腰桿子。
和信醫院吸引人的「新聞景點」在質地上「新聞」的成分少,「散文」的成分高。「再怎麼說,和信醫院也做了這麼多好事,總要讓社會大眾多瞭解吧?」這是院內多數人的想法。十二年默默地努力,和信醫院在醫院的經營哲學上、在醫療倫理觀點上、在醫學社會學的關心向度上,以及它對醫學教育的針砭與實際地投入上,都做了許多前所未有的事。」支持和信應該多與媒體接觸的人說,這些事難道不應該讓更多的民眾瞭解嗎?話雖如此,但是這些「沉重」的話題,有多少記者會感興趣呢?即使記者感興趣,又有多少編輯會支持刊出呢?即使編輯支持刊出,又有多少讀者讀了不打瞌睡的呢?
這樣的題材,基本上都不是500字以內可寫清楚的。一則新聞稿如果超過這個字數,只有兩個命運,一個是丟進垃圾桶;一個是塞進大抽屜。
尋找厚重耐談的題材和信醫院會是好地方
其實,投身調查採訪及深度報導的新聞工作者一定發現,如果他們真的想要尋找一個厚重而耐談的新聞題材,和信醫院會是很理想的地方。
比如說︰和信醫院的院內感染率只有2.02.15個百分點,是全國醫院最低的。這樣的題材不吸引人嗎?一般民眾到醫院住院、看病或只是社交式的去探望病人,此時,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進入『危險地區』。醫院是替人治病的地方,病還沒看好,反而送給病人更多的「紀念品」,得到不該得的病。這樣的醫院難道不該譴責嗎?這樣的問題對讀者「沉悶」嗎?這樣的問題難道只有報導一兩次,就可以改善的嗎?
要把院內感染率降下來,可能是醫院管理中最難的問題之一。它牽涉的範圍太廣了,包括全院醫療人員的無菌觀念、醫院衛生管理的徹底執行、醫院建築的特殊規劃等。只要有一環出了問題,就可能會危及其他病人或家屬的權益。
「和信醫院可能是全國院內洗手檯最多的醫院。」和信醫院幾乎每一個住院病房外都有一個洗手檯,診療室內外也到處是洗手檯。王淑卿護理長說︰「院內感染率最容易看出一家醫院的服務品質,光有洗手檯還不算,必須每一位護理人員都有嚴謹而專業的態度,才能保證病人不受無妄之災。
另外,和信醫院的住院醫師訓練與其他教學醫院也有明顯的不同。
「院長教學時間」師徒親密對話
和信醫院期許在此完成訓練的每一位住院醫師,都能成為有愛心、負責任、明辨是非、有能力為病人解決問題、專業且樂在工作的醫師。和信醫院的住院醫師有一項很特別的「享受」,就是每周四下午及周六早上的「院長教學時間」。黃達夫院長把「教學時間」看得比什麼事都重要,只要他在台灣,他的教學時間都是排在第一順位,不打折扣的。這是他與前來和信醫院接受訓練的實醫師,以及院內的住院醫師之間非常親密的談話。
怎麼樣的談話才算親密的談話呢?
比如他會很嚴肅地告訴大家,今天的主題是「你快樂嗎?」然後一個一個點名,問這些明日之星在醫院工作時,有哪些事特別讓他們最感到不開心(unpleasant)
比如有一次他正在提醒大家怎樣讓自己更的思考嚴謹、表達更有說服力時,他會對一個年紀廿出頭,非常用心在講訴一個病人病情的實醫師說︰「我告訴妳一件事,請妳不要生氣。妳可不可以在講話的時候,把話尾巴常溜出來的那句「...的話」改掉,這樣會讓妳的談吐更有說服力。」大概除了自己的父母或最親的朋友,恐怕不會有人對一個小女生挑這樣的毛病。
比如他會跟未婚的住院醫師說︰「你們必須跟男女朋友趕緊攤牌,很明確地表明你對醫師這個工作的尊重,如果對方不能跟你有同樣的看待,那麼就要早做打算,否則日後你會蠟燭兩頭燒,痛不欲生。」不過他也會安慰這些醫界的生力軍︰「你們可以告訴你的另一半,雖然你以100%的心力對待工作,但是你也會以100%的心力對待家人,時間的長短不是問題,你重視的是相處的品質。」儘管這樣的說法或許連醫師本人說起來都難免心虛,但是這可能是黃達夫院長可以讓步的唯一說法。
一般內科的訓練培養問題統合思考的能力
國內的醫學中心沒有一般內科(general medicine)的病房,所以,國內住院醫師訓練制度很難真正落實一般內科的訓練。住院醫師多半是輪流到不同次專科學習其次專科的知識和技術。在這樣的制度下訓練出來的醫師,比較缺乏把病人所有的問題統合思考的能力。因缺乏全方位照顧病人的基本訓練,執業時難免顧此失彼,醫療品質就打了折扣。
有鑑於此,和信醫院的住院醫師訓練,徹底執行問題導向(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學。訓練醫師以病人的病史與症狀為線索,把病人所有的問題串連起來,一齊思考,然後根據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提供全人的照顧。任何一位住院醫師學好這一套思維邏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後,就可以應用在所有不同疾病病人的照顧上。至於次專科的知識和技術,則應該循序漸進的在專科研究醫師(fellowship)的訓練時,架構在紮實的一般內科的基礎上。
「我不能容忍你這麼平鋪直敘地講述這一段病情」
黃院長的教學時間每一次都會安排一位實醫師或住院醫師來詳細地講述一個院內的病人。黃院長非常仔細地聽取醫師的報告,並且不時地提出詰問。他的目的正是在教導後輩有用的思維邏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他有時候會板起面孔說︰「我不能容忍你這麼平鋪直敘地講述這一段病情。」他打斷一位住院醫師的病情報告︰「你的講話應該在此處表示懺悔,至少要以惋惜的口吻來講述,因為在這個節點上,上帝派病人來knock your head,我們卻傮然不知。當時我們對病人沒有盡全力照顧,使他蒙受不必要的痛苦。」
有時候又興奮地恭喜面前可以做他女兒的醫師︰「妳值得我打100分,因為妳是我回國後,第一個這麼仔細描述病人舌頭的醫師。」
主治醫師栽培下一代具高度熱忱
和信醫院會根據住院醫師個人的興趣和需求,為每位設計一套完整的訓練計劃。除了在和信醫院外,並將為他(她)安排到適當的醫學中心,在優秀老師的帶領下學習。表現特優者,則安排至美國著名醫學院教學醫院完成住院醫師或專科研究醫師(Fellowship)的訓練。對住院醫師如此的待遇,是國內僅見的。
在和信醫院,住院醫師經常要接受高難度的挑戰,這樣的歷練將使其觀察力、敏感度、判斷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昇。必然的,照顧病人的能力也就強人一等。往後處理任何病人的問題時,就更駕輕就熟了。
除了黃達夫院長之外,和信醫院的主治醫師也都認為栽培下一代是醫師職責的一部份,他們都具有高度的教學熱忱。相對的,有教學熱忱的老師也需要有學習熱忱的學生相得益彰,才能達到優越的教育成效。
外在優雅其實幕後像「鴨子划水」
和信醫院外在的優雅,其實是幕後像「鴨子划水」般的工作人員營造出來的。
「第一次走進和信醫院,我好像是一個鄉下姑娘進大觀園一樣。這裡鋪著地毯、明亮而充滿希望,根本不像醫院。」在和信醫院服務了九年,目前在企劃室負責醫院帳目核對工作的淑萍說︰「我看到同事優雅地為我倒了咖啡來,心裡頓生羨慕之情,心想,假如有一天我可以跟她一樣,穿得美美地,腳踏高跟鞋在這兒走來走去,那該多麼福氣啊。」她說真正進了和信醫院之後,才發現工作不像預想這樣悠閒,相反地,簡直有做不完的事。
這樣做不完的事,說不完的故事,傳媒有興趣採訪嗎?讀者有耐心閱讀嗎?( / 鄭春鴻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